第五冊:論德性與惡習及罪(I-II. Q 49~89)
簡介
本冊的焦點在於人的習性行為。除了有關習性的基本問題:本質、主體、產生的原因、增減的可能性;天使博士還分論了善的習性(德行,聖寵也在內),與惡的習性(毛病,罪惡或罪行的習因)。
德性的習性又可分為:智力德性、道德涵養性德性及向天主之德。作者根據它們的性質,依彼此的關連、等級高低和時間長短等論述。而聖神的恩寵與真福,本質地與德性習性有別,雖是神祕神學與靈修神學的對象,卻被聖多瑪斯與德性習性拉攏,一併予以探究。
最後有關惡的習性,因為是罪行的習因,聖師先闡述罪本身與一般原因,繼而討論罪的內在原因(愚昧、情的軟弱和惡意)與外在原因(來自天主、魔鬼和人方面)。所以,由原祖傳下來的罪,特別是罪宗,也可能是罪的原因。最後討論了大罪與小罪,及其後果。
精華摘要
1.「因為習性是一種品質,所以是現實,故此能是行動的根本。但是對行動而言,習性則是潛能。故此在《靈魂論》卷一第一章,稱習性為『第一實現』,稱行動為『第二實現』。」(第四十九題第三節釋疑1.)
2.「德性共分為三大類:有的是『向天主之德』,有的是智性的,有的是道德涵養性的。向天主之德是為使靈魂與天主結合;智性的德性是成全理性的;道德涵養性德性是成全嗜慾能力,使之服從理性。聖神的恩賜則成全靈魂的一切能力,使之善隨天主的推動。」(第六十八題第八節正解)
3.「罪過是一種行動。有的行動傳到外在的東西,就如燃燒和割切;這種行動之主體和資料,即是行動所及的對象。有的行動不傳到外在的東西,而留在主動者本身,就如嗜慾和認識;這些行動都是道德性的行動,或者是德行,或者是罪行。」(第七十四題第一節正解)
更多神學大全中文版各冊簡介精華摘要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