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二冊:論特殊恩寵、生活和身分(II-II. Q 171~189)
簡介
與有理性之靈魂有關的習性和行動,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可分為三種情形:第一,按照白白施予的各種不同的恩寵;第二,按照不同的生活,即是行動的生活,與致力或從事於各種工作的靜思生活;第三,按照不同的職務和身分。
本冊循此脈絡可分為三個部分。白白施予的特殊恩寵有的是關於知識(預言),包含預言的啟示與對人類行為的指導,所以也論及認識這些知識的方式;有的是言語(通曉萬國語言、嫻於辭令);有的是關於行動(行奇蹟)。作者認為,這些屬於超性恩寵,來自天主白白的賜予,不是為擁有聖化恩寵者,而是為了全教會及他人的益處。
行動生活與靜思生活的分別,雖然也在不同的工作上,但尤其是在理智的作用上。前者屬於靜思理智,後者則屬於實踐理智或行動理智。不同職務與身分,即使是成全者的地位(主教和會士),也有複雜的不同點。聖師為修會精修生活做了些界定,指出會士的義務與權利、精神生活的祈禱方式,以及入會的條件。這一系列的論述,不難理解他回應第十三世紀時攻擊托缽修會者的用心。
精華摘要
1.「從本性方面來說,靜思的生活先於行動的生活;因為靜思的生活所注意的,是一些優先而更好的事物。所以,它也推動和指導行動的生活。從產生的過程來說,行動的生活就先於靜思的生活,因為它給靜思生活做準備的工作。」(第一八二題第四節正解)
2.「人取得完善的身分,並不是好像在聲明自己是完善者,而是好像在宣示自己朝著完善前進。」(第一八四題第五節釋疑2.)
3.「屬於修會本質的三誓願,都與修會的訓練或實習有關,它們有如是最主要的事。可是,一個人為了遵守其中任何一個誓願,可以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準備自己。」(第一八八題第一節釋疑2.)
更多神學大全中文版各冊簡介精華摘要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