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一冊:論勇德與節德(II-II. Q 123~170)
簡介
勇德具有兩種特行:穩步前行,不畏不懼;沉著履險,不驕不矜。節制壓伏私慾偏情,以及追求逸樂之心。
與勇德和節德有關的德行,分別是:大膽、胸懷大志或壯心、忍耐、恆心;以及克己或寡慾、寬仁和溫良、謙遜、好學和身體外表行動的檢制。聖神通過勇德,將排拒一切怕懼的希望賜予靈魂。
與勇德相反的惡習是畏懼、過度大膽、妄想、貪圖虛榮和懦怯;與節德相反的惡習是冷感與無節。本冊對於上述課題皆有詳盡的論述。
精華摘要
1.「人的意志可有兩種障礙,阻止它遵從理性的正直。第一,意志被某種快樂所吸引,去追求一樣有違理性之正直的東西;而這樣的障礙,是用節德除去的。第二,意志由於面臨一個困難,受阻不去追求那合乎理性的東西。為能除去這樣的障礙,必須要有心靈的勇毅或勇敢,以便克服上述的困難。」(第一二三題第一節正解)
2.「教宗額我略一世在《倫理叢談》卷三十一第四十五章裡,把驕傲推舉為『萬惡之首』,並把驕傲直接所生的貪圖虛榮,列為一種罪宗。這頗有道理。因為,驕傲表示對優越的不正當的渴望。」(第一三二題第四節正解)
3.「管制外表的行動,應該注意兩方面:第一,應該使它適合個人自己的身分;第二,應該使它適合自己以外的別人、事情及地方。為此,盎博羅修在《論神職職務》卷一第十九章裡說:『使適合每一性別和身分,就是持有生活的完善。』這是關於第一方面的事。關於第二方面,他又接著說:『這也是最好的行動方式,這也是適合任何行動的儀表。』
更多神學大全中文版各冊簡介精華摘要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