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起「碧岳學社」,學界或出版界也許會有些陌生感,在《台南教區的成長》一書中,有簡略的介紹如下:
碧岳學社的成立,是為響應梵二大公會議以後中國教會的呼籲,願在神學本位化的工作上,貢獻一點心力。
中華民國五十九年,台南教區碧岳修院的孫靜潛和周克勤神父,在主教的贊同與鼓勵下,聯合台北總教區的狄剛副主教和王秀谷神父,以及應邀至嘉義教區工作,但能在台南碧岳修院任教的李震神父,共同發起創辦一學術機構,從事於文化傳教工作。幾經開會商討之後,於六十年二月宣佈正式成立碧岳學社;選出周克勤和孫靜潛分任總幹事和司庫,並敦請台南教區成世光主教為學院之監護主教。學社社址設於台南碧岳修院,惟與修院無從關係,行政和經濟等完全獨立。
學社以編印中文神哲學論著,並譯介歷代教父與聖師之名著為主旨。尤其是譯介教父與聖師名著的工作,成為學社初期工作的重點。因為:一、這是一項冷門的工作,不易為一般人所了解,但卻是神學本位化的重要一環,必須有人去作。二、我國未來的聖職人員,不再研習拉丁文,而現在能夠閱讀拉丁文的神哲學著作的神父們,大都已屆知命甚或耳順之年。為了收事半功倍之效,必須充分利用現有的人力,積極地、儘快地來推展這項譯介工作。
學社成立之初,暫借碧岳修院的一個房間作為辦公室,一切皆付闕如。首筆經費由監護主教捐贈,西德天主教主教團和科侖總教區相繼數度慨伸援手,使學社漸有經濟基礎。民國六十六年,於碧岳修院內籌建新樓一座,專供學社使用。建築費用大部分由西德主教團捐助,剩餘部份由台南教區補足。
學社成立後的最初二年,可算是工作的籌劃及試行階段。自民國六十二年七月起,工作正式展開,叢書開始問世,翻譯教父及聖師名著的工作,大都能按原定計劃進行。學社叢書至今已有十餘種譯著問世;係皆與教區聞道出版社合作,並以聞道出版社名義出版。目前尚有已完成之譯稿約八百萬字,學社經聘請專人審閱,並視經濟能力,陸續予以印行。
回顧已往,學社之能有上述小小成就,應感謝至仁天主的福佑,監護主教的關愛、輔導,西德天主教會的資助,以及學社同仁與社友的合作。今後,學社仍將秉承初衷,繼續為服務中國教會貢獻綿力。
碧岳學社的出版書籍,以介紹教父與聖師名著為主,至今已有多部奧斯定著作、多瑪斯思想簡介、歷代教宗簡史、教會法典註釋與神學本位化等數十種,成果豐碩。
中文版的《神學大全》是周克勤神父畢生最重要、最艱鉅的工作。在他的邀約下,當年神哲學界的精英,以拉丁文為主、多國語言(德、法、西、義、英)為輔,全心投入大全的翻譯工作;最後由周神父以簡明清新的筆法,忠於原著又符合多瑪斯平穩、邏輯性論述的風格,統整全套書的格式與內容。
歷時卅年的毅力與堅持的考驗,青絲變白髮,花果亦逐漸凋零,周神父於2007年2月辭世,未及見到《神學大全》的出版,留下如同當年多瑪斯未盡全功的遺憾。
聞道出版社的費格德神父毅然接下沉重的棒子,立即進行後續的工作。《神學大全》補編最後的審閱工作,在曾經共同參與翻譯與審閱的劉俊餘教授協助下完成。